镇街展会经济的冷与热
东莞“一镇一品”的产业格局,在大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助力会展业蓬勃发展,其中,虎门镇借力“三来一补”产业优势,于1996年成功举办的首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开启了东莞会展业的序幕,随后会展业迅速在东莞发展壮大,东莞市会议展览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东莞市2013年举办的大型展会达38场,展览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展览业整体规模居广东省第三位。
如今会展业已成为东莞市主导新兴产业之一,仅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就先后举办了多届有影响力的国际或品牌的大型展会。
但近年来,在外部经济疲软与内部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下,东莞会展业正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失衡与考验:一方面是影响力日益扩大,如厚街等部分镇街会展经济发展迅猛;另一方面,南城、常平等镇街会展经济日益式微。
那么,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深层症结,未来又将如何转型,以应对城市和产业双重转型的需要?
镇街会展经济不同走向
与南城、常平会展经济与展馆日渐式微相比,虎门、厚街等镇街的会展经济却异军突起,其中,虎门由于服装展会发展迅猛,已在新商圈规划大型展览中心,准备与周边镇街会展进行差异化竞争。
曾被评为“2004年中国会展行业十大关注度企业”的东莞国际会展中心,今年传出出让的消息,根据《出让预告》显示,投用仅10年左右的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将被拆除易主,新主人将是创立于1955年的新中国第一店—王府井百货。
走向没落的,还有曾经辉煌一时的常平会展中心。2001年11月,在常平镇委、镇政府的主导下,常平在东莞东火车站货场,举办了第一届大京九物流高峰论坛和农副产品食品交易会(即农交会),当时在全国范围内,镇级单位办会展,还是第一个,常平会展由此一炮打响,随后的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农交会依然在火车站货场举办,成绩不俗,但货场场地、办展条件渐慢慢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常平会展中心应运而生,并成为东莞东部唯一的会展中心。
2005年,位于大京九物流园内的常平会展中心投用后,当年3月,在会展界享有极高美誉度的讯通集团,在会展中心举办了“第十七届连系工业国际模具展”、“第十三届国际塑胶及包装展”,常平会展业迎来了繁荣期。
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东莞及周边地区在会展业方面的竞争压力很大,由于常平会展中心仅有面积10000平方米左右的展馆,满足不了日益提高的展会需要。此外,常平并非农业大镇,没有持续的农副产品资源支撑,而农交会邀请过来的参展商,带来的大多是大米、黄豆等农作物,比起机械、电子等产品,附加值不高,慢慢地,来参展与看展的人数齐降。
2010年7月6日,在经过近一年的招商后,浙江常州美吉特集团正式与常平镇政府签约,称“投资15个亿将会展中心打造成购物商城。”
与南城、常平会展经济与展馆日渐式微相比,虎门、厚街等镇街的会展经济却异军突起,其中,虎门由于服装展会发展迅猛,已在新商圈规划大型展览中心,准备与周边镇街进行差异化竞争。
今年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即将来临,备受关注的展览场所仍选择在商场举行,由于缺乏专业的展览展馆,虎门每一年类似服交会的专业展览都难在当地寻觅到专业场所,围绕建设专业展馆的讨论也在虎门持续十几年。
据介绍,虎门镇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建设虎门国际会展中心的规划,围绕该规划,该镇几次启动相关建设工作,不过受政策和自身发展重点的调整,该工作仍停留在规划阶段。
“虎门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专业展馆,便于推荐当地的产品和服务,向外界展示虎门最新的建设成就。”一位在虎门从商多年的陈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时代变了,参展商对展出地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今虎门这种临时搭建的展览场所从场地、服务上都很难满足参展商的需要,与高端品牌难以匹配。
陈先生说,当前,虎门围绕服装产业已经打造出布料采购、设计、人才培养、时尚发布、材料检测中心等众多平台,唯独缺了展览中心这一大型展示平台,客观上制约了虎门服交会层次的提升。
实际上,当人们谈及虎门会展行业发展的时候,不少人认为虎门错失了机会,与相邻的厚街镇相比,虎门镇已经落后了不少,有虎门政府工作人员不无遗憾地说:“当初,厚街镇是学着虎门办展会,但厚街镇展览中心的建立及多年运营,已经使得会展行业成为厚街镇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实际上,虎门镇差点就有了自己的展览中心。最近一次是2007年,虎门准备让资产管理公司、富民服务公司、黄河集团组建一个企业运作会展中心项目的建设,项目都开始打桩了,但上级有关部门认为,威远岛做会展中心,缺乏相应的酒店、资源配套,立项不予通过。
2009年,虎门镇曾制定《大力发展会展产业工作方案》,明确在广深高速虎门出口附近,富民商贸城周围,使得该展馆与原有批发市场互利,并带动商务中心会议、展示、展览等会展行业的发展。
虎门镇镇长曲洪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虎门仍有建设4万多平方米展览中心的规划,该展览中心围绕虎门核心商圈建设,发展虎门当地会展业。
“当前的设计规模是能够满足虎门展览需求的,当前会展经济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会展为中心带动旅游、住宿等发展的模式,另一种则是服务当地产业发展,打造一系列的产品展会,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曲洪淇说,虎门当前也在思考会展业发展的方向。
曲洪淇表示,未来,虎门会展行业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与周边镇的会展方向区别开来,注重服装、辅料、线缆等虎门传统优势产业的展会举办,丰富会展业发展样式的同时,服务本地优势产业的提升。
摆脱展会杂乱现象需提升行业自律
近年来,东莞的会展业存在多头重复办展、同质化竞争、挂羊头卖狗肉等现象,如部分镇街的茶博会里,卖字画、卖农产品甚至卖小吃等现象一直为人诟病,东莞各镇街会展业资源该如何整合,已成为亟须直面应对的问题。
众所周知,广深两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会展业最为发达的两个城市,广州的广交会、深圳的高交会早已闻名中外,而夹于两市之间的东莞,利用区位优势,结合自身的制造业优势,开辟出了一条产业会展的发展之路,作为制造业基地和名城,东莞正面临城市和产业的双重升级,东莞的会展业也备受关注和考验。
关注东莞会展经济的人会发现,近年来,东莞的会展业存在多头重复办展、同质化竞争、挂羊头卖狗肉等现象,如部分镇街的茶博会里,卖字画、卖农产品甚至卖小吃等现象一直为人诟病,东莞各镇街会展业资源该如何整合,已成为亟须直面应对的问题,事实上,和广深相比较,东莞的会展业“做大”并没有自身优势,只有依托制造业优势及区位优势,错位发展才是正道。
对于当前东莞镇街中部分展会鱼龙混杂的现状,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教师叶煦婷深有感触。她表示,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取消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商品展销会登记的行政审批,自此不再存在展会登记部门对展会登记进行行政审批,这一举措,等于直接给办展开了绿灯,举办展览会不再需要过多的资质认证,因而出现越来越多名不副实的展览会,这种现象尤其多见于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大众展,如东莞各式的茶叶展、服装展销会,或是允许普通观众参观的专业展。
在叶煦婷看来,在现行的会展产业运行机制下,大部分会展中心由政府兴建,交由专业管理公司运营,这些专业管理公司首要任务是场馆物业运营与维护,其次是培养稳定的自有项目,最终目的是要设法提高场馆的利用率,维护自身的生存利润,因此,从场馆方的立场,能够把场地使用起来是关键,特别在展会相对少的月份,对于场地租赁的准入标准也会降低,如此一来,个别会展公司把一些仿如“走鬼”般的参展商组织起来,摇身一变成为“××展销会”。
叶煦婷认为,要改变东莞部分展会内容杂乱的现状,亟须政府、场馆方、组展方与消费者都能够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相关部门要确实行使好自己的权利,在鼓励展览业发展的“放”,与管理监督的“收”之间,找好平衡点。
“具体而言,场馆方对于组展方的准入资质不能轻易降低,尤其是对曾经有售卖假、次货或是出现安全问题等‘黑记录’的主办单位,应严格审核其资格,或在租赁谈判中提出约束管理办法。”叶煦婷说,对不少组展方而言,亟须提升他们的行业自律,尽量杜绝由于招展不力从而降低参展商参展资质的行为。
会展如何接轨国际化品牌化
东莞会展业经历了从专业化、社会化的转型之后,向着品牌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另外,对于东莞而言,将相对分散的镇区办展,整合到硬件及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综合性展览中心,是突破各镇街发展不均衡的第一步。
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对会展行业及会展经济的支持有目共睹,早在2006年召开的东莞会展资源开发研讨会便提出“打造商贸东莞”的计划,东莞市财政在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会展业专项,用于补贴在东莞市举办的重点品牌展会,以及当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该计划的出台,把东莞服务业摆上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会展业发展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在发展会展经济方面,东莞着重加快资源整合的步伐,将市场、人才等资源进一步整合,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优化配套服务,开辟更多优化绿色通道和优先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对于品牌会展,在政策、资金、招展招商、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熟悉东莞会展经济的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现代会展管理公司行政总监姜淮认为,东莞会展业经历了从专业化、社会化的转型之后,向着品牌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永久落户东莞的加博会在东莞会展业起到了龙头带动的作用,且与东莞的产业特色相得益彰,值得一提的是,加博会参展企业当中,过去东莞企业占其中的60%,但去年这个数字降到了40%,随着加博会品牌的不断提升,全国各地越来越多其他省份的企业也纷纷到加博会参展。
“有个典型的例子,2015年将举办的广印展展览面积将达到16万平方米,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印刷专业展第一,而名家具展目前也是全球第三大家具展,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国际地位也日渐提升。”在姜淮看来,东莞很多展会正从最初的贸易型展览会进一步发展提升,逐渐走向行业的前端,东莞展会逐步从过去单一地卖货发展成如今能够带动产业上下游的联动和提升,并推动最新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发展,例如名家具展便对安全环保的水性漆在家具行业的使用起到了推动作用,而虎门服装、长安模具等等都经历了从最初的卖产品,再逐步促进上下游对接,发布时尚潮流等功能的转变和升级。
叶煦婷则认为,中山对下辖镇的会展经济及场馆的管理,值得东莞学习。她表示,在产业基础及区位条件与东莞市相似的中山市,适合于举办中型以上展览会的场馆包括位于市区的中山博览中心,火炬开发区的火炬国际会展中心及古镇灯都国际展览中心,在市区的展览中心落成后,中山市政府进行资源的整合,把一些原来分散在各镇区举办的展览会,移师到单体展览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博览中心举行,硬件设施的提升使一些原先受场地限制的展览会迅速实现规模化,如港口镇的淋浴房展、游艺展及大涌镇的红木家具展等,迁址博览中心后,无论是参展商数量,还是参观者数量都实现巨大的飞跃。
“中山的案例启发我们:镇区办展,虽然能够集中体现其地区特色,并调动承办镇区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地区整体经济发展,但是镇区在场馆硬件、交通配套等方面的限制性也相对明显。”叶煦婷表示,参考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经验,一个城市内的展览场地也多呈现“一家独大”的模式,如广州的琵洲国际会展中心,因此对于东莞而言,将相对分散的镇区办展,整合到硬件及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综合性展览中心,是突破各镇街发展不均衡的第一步。
在叶煦婷看来,广交会作为我国外贸的晴雨表,其带动影响的不仅仅是我国的制造业,珠三角地区的会展企业发展也多以其为中心进行战略部署,东莞会展面对广交会,与其硬碰,不如借势,每届三期广交会分别为重工业类、轻工日用消费品类及纺织服装类及医药保健类,初看之下似乎囊括了大部分的制造业类别,其中不少也与东莞镇区专业产品重叠,而且广交会名声在外,东莞再举办同类展会似乎没有任何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东莞可以通过精准的市场细分,有效实现错位竞争,东莞还是能通过其自身产业集群优势及地理交通优势,在广交会及珠三角周边同期展中突出重围。
叶煦婷说,东莞的优势在于参展商资源,短板则是专业观众,而慕广交会之名而来的世界各地专业买家,是改善东莞专业观众不足的关键。通过分析买家所在行业,与东莞自身产业优势结合,错峰举办展览会,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此同时,东莞会展业也要重视“走出去”宣传。例如,在人流大量聚集的广交会场馆周边、白云机场、广州火车站等地方投入宣传,甚至提供接送、住宿优惠等便利政策,这些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专业观众的初次到访。
“在此基础上,面对一些发展相对停滞的行业,要有‘壮士断臂’的决心。例如,曾获UFI(国际展览协会)认证的锦汉服装展览会,作为广交会同期展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服装类别展览会,已在几年前停办。”叶煦婷认为,东莞市内一年举办的服装类别展览会多达15个,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服装产业已实现高度市场化,国际知名度亦已建立,东莞一些档次不高、质量参齐的同类展会,应坚决舍弃,腾出更多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新的会展领域中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