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策展的最大问题在于没有准则
近日,除了著名艺术家周春芽再次担任“可能——国际残障艺术家邀请展”的策展人之外,连演员林志玲也被誉为“最美策展人”,而成都则更让“市民当上策展人”,策展人一词热度一时无两,但面对目前“人人都是策展人”的现象,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直言,这跟目前策展人制度与美术馆制度不健全有关,“无论是美术馆或者是策展人都需要建立一种准则,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都没有准则。”
角色界定:被认为是艺术市场“隐形之手”
“策展人”在我国发展不过二三十年。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过国际性大展的推介,尤其是双年展模式的引入,“策展人”概念从西方传入,策展人以“中介人“身份出现在了中国当代艺术界,开始起着特有的桥梁作用,“策展人是艺术市场的推手”更逐渐成为行内共识。
香港苏富比2014秋拍刚刚落幕,当代艺术家刘小东、方力均作品再次刷新个人纪录,而他们的成名,也得益于当年国内最早介入策展工作的著名策展人栗宪庭与汉雅轩画廊负责人张颂仁的策划推广,方力均更在这两位策展人精心策划的“中国后八九”艺术展中得到时任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奥利瓦的赏识,获邀参加该次双年展后,“成为中国艺术家在西方社会艺术系统中最受关注的对象之一”,吕澎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中如此写道,策展人被认为是艺术市场“隐形之手”,是照在艺术家与作品上面的聚光灯外的幕后推手。
著名策展人冯博一曾把策展人形容为导演。他说“艺术家就如同演员,作为导演的策展人要负责确立主题、筹集资金、与赞助商甚至布展工人沟通、寻找艺术家、收集作品、运输、布展、邀请媒体、设计图录和导览册等工作,因此策展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把握全局的能力”。
生存现状:总体来说策展人的收入不稳定
但尽管如此,策展人的生存机制在国内一直没有完善,作为长期参与策展工作的艺术工作者,广州美院艺术管理系主任胡斌直接表示“总体来说策展人的收入不稳定”,由于目前国内的策展人主要来自美术院校、美术馆、民营艺术机构等方面,他们除了拥有所属单位的工资之外,以策展名义所获得的策展费用相对较少,“为美术馆策展时,也许会有些策展经费,不过非常低,艺术家或者商业机构也会为某一个展览聘请策展人,这些展览的经费相对会多一些。”胡斌说,一些策展人会通过给杂志撰稿来挣取稿费,但这些稿费也很低。
在策展人中,还有一部分是游离于上述单位的,他们自称或被称为“独立策展人”,在目前尚未形成能够长期支持策展人的基金的现状下,这部分人的收入更加难以保证,著名策展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市场部亚洲影视空间艺术总监陆蓉之表示“即使在国外,‘独立策展人’的生存条件也一样困难,普遍没有稳定收入,有一单没一单地接活儿来干,成名的少数人,可以吃香喝辣跻身上流社会,绝大多数和中国内地的一样生存困难”。
有年轻策展人透露,在国内,一些策展人沦为商业利益的奴隶,跟策展人群体糟糕的生存状况有关。“像我这样年轻的策展人,多数时间是‘无偿’劳动,无论物质还是精神,获利很小。”他无奈地说:“一般精心策划、规模较大的展览,从头忙到尾,平均也就拿到两三万元,我国策展制度还不完善,策展资金来源狭隘,策展人的日子不太好过。”
记者在广州一些民营美术馆了解到,与策展方向有关的艺术类毕业生即使工作多年,也只能担任策展助理,经常为一些著名策展人跑腿,而他们的工资也几乎固定在三四千元,“要真正能自己策划一个展览,路还很长”,从事民营美术馆策展工作三四年的林先生说。
让人捉摸不透的是,“策展人”这一职位在经济上并未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提供足够的经济诱惑,但却存在一个“人人都是策展人”的现象,目前大部分艺术展览,几乎无一不挂上“策展人”名义,这也是“策展人”职业被看似火爆的现象之一。
对此,王璜生则曾直言,这跟目前策展人制度与美术馆制度不健全有关,“无论是美术馆或者是策展人都需要建立一种准则,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都没有准则。”
新生力量:策展专业不断向学科化系统化推进
据统计,全国八大美术学院中,至少有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四川美院、广州美院以及湖北美院等五所以上美院建立了与培养策展人有关的专业和系别,其中,中央美院作为最早设置艺术管理系的美院之一,学科发展已经相对完善。
而中国美院所设置的与策展有关的专业则强调视觉文化与社会思想的研究背景,四川美院侧重于艺术批评,广州美院在近年也已经建立了艺术管理系,包括艺术机构运营、艺术市场、艺术批评和策展实践等不同的学习门类。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中央美院的第二届CAFAM双年展中便做了一次尝试,不但少有地让国内外多个美院的导师推荐策展方向的学生担任策展人,更以“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作为展览主题,第一次把“策展”作为一个概念推向双年展模式的展览台。
王璜生说:“对于这次双年展主题的确定,策展人应有一定的敏感、思考和方向性的考虑,我起初的想法是联合国际上几大艺术院校一起举办展览,于是就想到了和各个学院的策展专业进行合作,后来决定体现师生结构,经过长时间的探讨,集思广益之后,最后决定展示国际青年策展人的力量。”
广州美院艺术管理系主任胡斌表示,之前国内活跃的策展人并没有接受过策展专业的学习,很多是跨界的,边实践边学习,国外这方面的学科建设则较为完善细化,直接就有艺术策展专业,也有一些非盈利机构,组织了很多策展工作坊、策展培训,随着国内外这方面互动的日益频繁,国内美术学院的策展专业也已经不断地向学科化、系统化推进。
国外策展人,收入不算少
据了解,最近国际权威的艺术媒体《theArtNewspaper》采访了近40位国际性的策展人和双年展组织者,调查结果显示,顶级策展人通常获得的报酬为双年展总预算的1%到5%。
通常来讲,大型的、高端的展览,如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和光州双年展等,是策展人薪酬最高的艺术展。
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的年薪约为90,000欧元,加上其他费用,总报酬在120,000欧元到180,000欧元之间,如果以两年时间准备,光州双年展给策展人开出的酬金估计在100,000欧元到150,000欧元。
除了少数例外,大部分中等规模的双年展付给策展人的薪水基本上相当于美术馆策展人的年薪,不同的是双年展需要花费1到2年的时间准备,根据2012年美国博物馆协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美术馆一位助理策展人的年薪约为30,000欧元,总策展人的年薪约为100,000欧元,而英国国家级美术馆的初级策展人年薪介于从泰特美术馆的23,360英镑到大英博物馆的27,089英镑之间,高级策展人年薪估计可以达到60,000英镑左右。
陆蓉之回忆:花了两晚才想出“策展人”三个字
“策展人”一词源于英文“curator”,全称“展览策划人”(或“策划展览的人”)。
著名策展人陆蓉之是中文的“策展人”最早翻译者,她回忆道:我会翻译Curator为策展人,是因为1987年我协助那时台北市立美术馆的黄光男馆长引进一个南加州的当代艺术展,由洛杉矶市立画廊馆方策展人策划,我注意到字典里的翻译把Curator译为“馆长”,认为非常不妥,花了两晚才想出“策展人”三个字,意思是“策”划“展”览的“人”,当时,在我心目里,那是机构里的职称,一份学术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