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是检阅作品的最好方式
2011年是山水画家朱颂民艺术道路的重要历程,他拉开了“‘天高·地阔·水长’朱颂民西部山水画展”巡回展的序幕,近日,朱颂民春节后的首个个展又在香港中环大会堂举行,接下来,到美国、中国台湾等展览都已经提上议程,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展览?在朱颂民看来,展览是画家成长的一个过程,也是借此收集业界反应,听取市场声音,反观作品并作出思考的最好方式,“艺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感动人,与观者产生共鸣”。
首次进藏被震撼 两年后办个展获肯定
说起20多年前第一次到西藏,朱颂民依然记忆犹新,“1991年,我第一次去西藏,就被西藏山水的雄浑壮丽、浓厚的宗教氛围、人文景观所深深吸引。”朱颂民说。
事实上,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考诸中国绘画史,以表现西部山水为己任的画家实不多见,独立表现人文山水的题材则难得一见,与此同时,表现西部山水的实践和理论缺乏,甚至可以说是一直处于“真空状态”,尽管有不少画家到西部写生,但也仅以人物为主,反映当地民俗民风,偶有画家尝试山水,但均没有形成系列超拔的作品。
即使难题摆在眼前,朱颂民还是坚持走“西部山水”的道路,并于1993年在广州中山图书馆举办人生第一次个展,著名的美术评论家迟轲教授为画展写下前言,而画展的题字是艺术大家、广州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胡一川。
回想起那次个展,朱颂民甚是感慨:“当时我还不到30岁,得到这些老前辈的支持和肯定,内心非常感动,虽然说技法上有不成熟的地方,但这也成了我要另辟蹊径,画好西域山水的一个内在动力。”
展览要向外走 更能开阔眼界
从1991年至今的20多年里,朱颂民十多次孤身进藏写生,孕育出一批苍茫、雄健、壮美的画作,得益于岭南文化的熏陶影响,朱颂民以西藏山水为创作母体的作品温润雄奇,壮阔秀丽,有别于人们印象中西部山水的干燥严寒和艰难险峻,他的大美情怀折射出哲学与艺术的真谛,从而在当今画坛独树一帜。
在朱颂民看来,西部山水的雄强壮美与岭南山水的柔美是两种不同的风格,若照搬传统的一招一式,高度程式化的套路无法表现西部山水,因此,在技法上,如何表现西部山水的大山大水、色彩斑斓,朱颂民作了很多思考,著名美术评论家迟轲曾如此评价:在艺术的技巧方面,朱颂民首先借鉴了岭南画派的绘画经验,滋润秀丽,强调景物的现实感,同时,他也汲取了其他画派,乃至宋元以来名家的技法,笔墨的表现力更为多样和成熟了,他可以精描细画,他也可以大笔挥洒水墨淋漓,表现出云山雾岭的宏伟气概。
20多年专注西部山水,朱颂民被誉为中国画坛的“西部山水专业户第一家”,朱颂民对此赞誉却很淡然,“我还在努力思考,如何将西部山水的文化精神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从2011年开始,朱颂民密集型地在国内做展会,春节后更是在香港举行个展。朱颂民告诉记者,从1991年到2011年,刚好20年,他想通过展览,听取更多外界的声音,“展览同时也是检阅自己的作品,并从中得到创作上新的体会。”
接下来,还有台湾的个展,美国三个城市的连展也已提上议事议程,曾有人建议,应该到北京去展览,但朱颂民却认为,以其个人的绘画经历和风格,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这个阶段他更想“向外走,在中西文化交汇的香港、台湾展览,更能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