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展经济的连带效应
30年风云激荡,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不仅仅有企业的丰功伟绩,更与各地方政府的努力息息相关,而其中的会展经济之所以备受重视,是与其强大的连带效应分不开的。
政经交融,人文互动,一个优质展会对经济的带动效应是1:9的关系,展会收益10元,其带动的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等产业的收入将有90元之多,不仅如此,展会在拉动地方经济的同时,也彰显了地方执政者的高瞻远瞩,深交会、广交会、世博会、大连服装博览会都成为了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区域的标杆,因此也越发让政府层面重视会展业的龙头效应。
事实上,每个展会都有不同特色和资源,有的双管齐下、会展互动;有的以会促展、彰显高端;有的以展促会,凸现专业;地域、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决定了展会经济的不同形式,彼此难以借鉴,这成了会展经济的痼疾。
会展实操成功的三个关键
决策层面:战略决定成败,能站在一致的高度上审视当前行为的展会,才有资格德高望重、延年益寿。
管理层面:细节决定成败。
一个卓越展会“炒了一桌菜,来了三桌客”情况很多,招商书发出去,许多申请参展的企业却得不到展位,糟糕的展会怕广告打到空气里没效果,优秀的展会容易广告打到自己身上心好痛。
落实层面:执行决定成败。招商信息出来,很容吸引目标客户的注意力,但“高关注度、低耐受度”是会展的特性,如果一届展会瑕疵过大,负面声音压过正面传播就成为必然;因此必须要抓好细节的落实,每一个环节必须执行到位。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案例
1、战略层面
战略层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沟通,统一思想,认清目标是多组织跨部门合作的关键,为此,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组织者倾注了大量心血。
首先是选人。万事人为先,团队的基础就是人,人选对了,事情就做对了一大半。展会上要同不同文化风俗习惯的人打交道,组织者的素质要求自然非常关键,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各级别人员的选拔中,必须要有谦虚、谦逊、谦下的素养,这样才能确保决策者领导魅力,聚焦合作伙伴凝聚力。
其次就是塑造一个良性的组织环境,让个人的力量拧成团队的力量。
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是一个良性的学习型组织,以会代训、以行代言是这个组织的最大特点,在餐厅里,每天不同部门的同事交叉聚会在一起,形成跨部门交流的机会。谁创意、创疑、创议、创异、创谊过程把握好,谁得到的互惠就多,一旦智慧变成决议,执行者用正确行动代偿重复沟通,自然起到身教胜言传的效果,团队执行力也因此得到夯实。
2、管理层面
首先要把握好营销的核心——舒适
要做好跨国家,跨文化平台的会展,必须从人的基本需求来进行把握,通过五年的摸索,11个国家的风土民情组委会都可以如数家珍,在这个文化平台上,策划满足大家的精神需求、物质需求的流程,满意度提升很明显,如充分尊重个人信仰,为穆斯林教徒设立礼拜室,让政治家和企业家们集思广益,筹备11国联手应对金融海啸的主题论坛,让客商效率围绕效益转,举办高规格专场项目配对会。伴随这些人性本源需求的项目累积,量变会形成质变多。
其次是抓住新闻亮点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政治优势自然是可以大书特书。博览会倾力邀请政要到来,让新闻点登峰极点,每年重点突出一个国家,媒体热捧让博览会的花絮变得丰富多彩冲击波、辐射力、渗透力大幅增强,凸显出了10+1>11合作战略高度,东盟10国的媒体称其为亚洲最大的盛会,这种拿着放大镜花每一分钱的思维,最终有了财务价值最大化,品牌价值放大化的结果。
第三是贯穿一条主线。
杂乱而没有主题的会展是不会让参与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几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一致贯穿着一致的逻辑线索而展开,第一届吴仪副总理的应邀到来,盛大的开幕式,现场和电视观众看到她对一个小女孩脸颊吻了一下,有力昭示了项目导入期“我存在”的格局;第二届曾庆红副主席自信挥手昭示的是该项目已到“我精彩”级别;第三届、温文尔雅的温家宝总理非常自信和各国政要的集体亮相,有力昭示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会展业“我唯一”的特性;第四届,曾培炎副总理和各国政要在“同舟共济,扬帆远航”的场景下宣布开幕,为“我永远”的格局打下坚实基础。第五届,邀请王岐山副总理出席,更展示了“我精准”的大未来,这种紧握战略刀柄的思维,有效掌握了营销主动权。
3、落实层面
细节千头万绪,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反而失去了主次,要做好落实,必须抓好基础性的工作,比如针对窗口行业的服务规范、形象导入ISO,诉求人人行为有标准,部门运作有流程,团队成长有模式,连续两年的融入,各种小细节正在逐步规范大团队行为,另一方面就是制造亮点,让与会者感受细节惊喜,为此,中国——东盟博览会做了很多努力。
比如,该展会在经验总结阶段,“中国-东盟博览会”八个字符翻译成各国的语言难以记忆,难以传播,最后在“诸葛会”的多次召开下,大家在各个国家易认、易读、易记、易思考的实际价值背景下明确了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组成的10+1>11概念,围绕此概念,各种执行动作落地,经贸往来会升级。
东盟10国有很多权威商会,1+1>2,以各国商会为组织纽带,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与协调管理,引领着企业成长,协调者各国商贸往来。这种互助、互惠的方式,“诱惑”客商无数,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优势,多年坚持这些原则,今天已有了1+1=11的轨迹,也奠定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在11国展会武林中,“少林寺”地位凸显了。
并且,为了让这一概念形象化,组委会设计了形象的动画展示,在东南亚的许多地区,水是财富的象征。中国的先哲老子也有上善若水的概念,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各国政要把本国母亲河的水汇集在一起,继而通过技术手段凝聚成巨大的“灵泉”升向数米高空,场面十分壮观醒目,由此揭开中国和东盟间“水文化”的序幕,此后每届展会都以水为聚焦点开幕,久而久之,认同者众,10+1>11概念自然而然的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