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执法组让“展虫”无处藏身
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六届以来,为各国客商提供了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交易和洽谈场所,赢得了各方赞誉。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并非正式参展客商的人员混入展馆,兜售商品,成为博览会上一道不和谐的音符。这些人就是行话所说的“展虫”。
据了解,国内各类展会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展会都会出现“展虫”,不法分子利用展会期间人群集中、会后人去场空的特点,以突击销售为目标,混入展区内大肆销售与展会主题无关的假冒伪劣产品,给博览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一是“展虫”到处向客商兜售商品,造成会场内秩序混乱,既影响了中外客商正常的经贸和投资洽谈,也影响了博览会的整体形象;二是“展虫”和一些不法分子使用假币欺骗购买者,给购买者造成直接损失;三是假冒伪劣产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维护博览会的良好秩序和形象,博览会秘书处采取了强硬的整治措施,不断加大对“展虫”的打击力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第六届博览会期间,由博览会秘书处以及工商、质检、药监、知识产权、公安、城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执法行动,每天组织各工作组分片区采取联合行动进行巡查,集中处理发现的问题。其他时间由各工作组在分管的片区内依职能范围进行巡查,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纠正和处理。对违反参展有关规定进行拼展、倒卖展位、乱摆乱卖、展品与展位确认书的展品名称明显不符的,博览会秘书处均按规定要求清理和查封展位,防止流动商贩占用或做其他处理;对涉嫌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参展商,博览会秘书处将暂停其参展资格,查封展位;对于在展位内展示假冒伪劣商品、展示无审批文号的药品和医疗器材或者出售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分别由工商、质检、药监、知识产权部门依职权范围进行处理;对于在展位以外的流动商贩和展位外的占道经营者,则没收参会证件,并将人和货物清出场馆。同时,博览会还完善技术,通过电子“全球眼”管理现场,保证现场秩序。
此外,工商部门还于展会期间在场内设投诉点,对现场进行巡查,处理现场的假冒伪劣商品,受理和查处商标违法案件,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具体地说有以下两个步骤:第一,由博览会秘书处将国内参展企业的有关资料、工商注册号及参展展位号提供给工商部,工商部将核查参展企业的真实资料及经营范围,涉及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由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核查,对涉嫌假冒伪劣和明显超出经营范围的参展企业进行查处;第二,工商部门在现场接到相关投诉后,在30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理。
据了解,历届博览会都有少数不法分子浑水摸鱼,混入博览会,特别是在“公众开放日”大肆销售伪劣商品,让许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受骗上当。比如一些不法商贩销售过期变质或伪劣商品,有些商贩则通过虚假宣传,一味夸大商品的功效,甚至以欺诈手段或以不真实的降价引诱消费者抢购。为此有关部门负责人提醒市民,博览会公众开放日购买商品时一定要认准品牌和防伪标志,要仔细查验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以及商品有效期、质量标准等,千万不要被不法分子打出的“优惠”、“降价”等字眼所迷惑,同时还应索要消费票据,发现问题立即向消费者协会或工商部门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