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评估的方法论
展览公司经营展览会就是向参展商“出租”一种营销“能力要素”,当然也向专业观众“出租”采购“能力要素”。或者说,展览公司是一种“能力要素型”企业,是围绕独立业务“能力要素”组织而成的核心化企业。展览会这样一种“能力要素”要通过在参展企业中被整合才能真正产生价值。当然也不排除展览公司以展览会为依托,整合参展商的“能力要素”,形成能够满足特定顾客群体的业务。
参展企业要整合展览会这种营销“能力要素”,形成产业中的价值链,必须对该“能力要素”与自身其他“能力要素”的匹配程度、性价比、质量等等进行考察。展览会评估的基本目的就是为参展商的这种“考察”提供依据,也就是为参展商在不同的展览会之间以及展览会与其他营销“能力要素”之间的“选择”提供依据。其派生意义还有“为专业观众选择参观展览会”以及展览公司完善展览会这种“能力要素”、打造展览会品牌提供依据。
评估的方法能力要素分析之后,接下来就是评估,这也是问题的核心。所谓“评估”,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衡量,也可称为量度或者计量,即为数量的计算和比较。
第二部分为判断,就是对于一切不能量化的因素所可能采取的研究判断手段。衡量是客观的,而且一定要有作为衡量标准的共同单位。判断是主观的,而且也不能用某种单位来直接加以衡量。评估必须把客观的衡量与主观的判断结合为一体。
展览会的评估是复杂和困难的,人们作过各种不同的尝试,往往优劣互见,很难确定哪一种方式最为理想。概括的说,展览会的“能力”强弱是相对的,很难用科学化的方法作精确的评估。
一般说来,凡能计量的因素也最容易评估,通常也多被列为评估工作的第一步。例如展览会的展位面积、专业观众的数量、参展商的数量等。但这些数量还是会受到许多非计量因素的影响。譬如说,两个展览会虽然专业观众的人数相等,但专业观众的结构、所代表的购买团体以及所在团体中的地位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仅凭单纯的数量比较,并不足以确定专业观众的相对价值。
另外,我们还应看到,许多因素可以计算其数量,但由于种类不同,所用的衡量单位也不同,彼此之间也无法换算,自然也就无法比较。即令只选择某一单项来比较,还是不易做成明确的结论。譬如说,仅凭展览面积,并不能表示两个展览会的相对实力。所有一切“子要素”彼此之间都有互动关系,所以很难对其作孤立的考虑。最困难的问题还是每一种“子要素”之内又都包含若干无形因素或者不能计量的因素。对于这些因素,科学方法和统计数字无能为力。换句话说,这一类评估都依赖于主观的判断。判断虽然是主观的,但又并非随意的。一方面,它仍然需要用某些客观事实来作为基础或者起点;另一方面,则又必须运用深入而微妙的思考。
总而言之,判断远比衡量要难,但即使有非常精确的衡量,若无合理的判断来与之配合,则整个评估仍然不能适当,甚至发生错误。衡量部分是科学化的,在今天的科技条件下,只要肯花成本和时间,这一部分工作是比较容易完成的,而且结果也大致都能正确可靠。反而言之,判断则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负责此种工作的人,不仅需要足够的学识和经验,而且还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天赋。能力的价值又常随着环境而改变。如果某个“子能力要素”相对于需求而言是过剩的或者是不能被整合的,则该要素则无法发挥效力。
基于以上分析,展览会评估是非常繁重而困难的工作。国外也已经发展出许多方法体系,值得借鉴研究。 评估所能获得的仅为认知能力要素,即仅仅为评估者对其所评估对象的认知。它有时会高估,有时会低估,所以并不一定等于实际能力要素。而且评估主体的个人感情往往影响评估的客观性,能够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